在生醫生科領域裡,什麼是國際頂尖知名學術期刊呢?學術論文 paper,常見的文章架構是什麼呢?如何拆解學術文章內各段落所代表的意思呢?
這篇文章也會跟你分享,如何快速抓到一篇學術文章的重點呢?然後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會以一篇最新的 Cell 學術期刊的文獻為例,帶你把上述我提到的這些概念,實際地應用到真正的 paper 上,希望可以給也是一樣需要常常閱讀大量學術文章的妳/你,一點點小小的幫助 😉
Read More在生醫生科領域裡,什麼是國際頂尖知名學術期刊呢?學術論文 paper,常見的文章架構是什麼呢?如何拆解學術文章內各段落所代表的意思呢?
這篇文章也會跟你分享,如何快速抓到一篇學術文章的重點呢?然後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會以一篇最新的 Cell 學術期刊的文獻為例,帶你把上述我提到的這些概念,實際地應用到真正的 paper 上,希望可以給也是一樣需要常常閱讀大量學術文章的妳/你,一點點小小的幫助 😉
Read More為何在各種 Party、酒會等吵鬧的環境下,我們可以無礙地與對方聊天談話,不受背景音量的干擾呢?甚至可以精準地定位聲音的來源呢?
今天想要跟你分享我們大腦聽覺系統的這個能力,也就是所謂的—— 雞尾酒會效應(Cocktail Party Effect)
此外,來自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研究團隊,他們正在研發藉由 Machine learning,讓機器可以模擬我們大腦的這項能力,並且在未來可能應用在麥克風、喇叭、甚至是各式各樣的 Zoom meeting 上 🤓
Read More我們與 COVID-19 的戰爭,現在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
Pfizer-BioNech 疫苗,還有也即將被核准 EUA 的 Moderna 疫苗,這兩種 COVID 疫苗相同/相異的地方在哪?什麼是疫苗的 Efficacy?什麼是 Cold chain?什麼是 EUA 呢?另外關於中國的疫苗,有什麼事是你該知道的呢?它和 Pfizer/Moderna 疫苗有什麼差別呢?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對這些 COVID-19 疫苗有更多的認識,幫助你未來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前,可以對這個疫苗有一個大概的理解 🤓
Read More我們人體是如何感受到甜味的呢?為什麼大家常說—— 加一點鹽巴,會讓甜食變得更甜呢?
來自東京的研究團隊們發現,在小鼠的舌頭味蕾上,具有一種可能的甜味味覺感受器——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1 (SGLT1)。這個 SGLT1 可能在哺乳類的甜味味覺感受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正是為什麼,加些許鹽巴,可以讓甜味更甜的原因 🤓
Read MoreHIV 病毒為什麼這麼特別呢?HIV 病毒主要是攻擊我們人體的哪種細胞呢?為何 HIV 病毒會引起 AIDS 呢?哪些行為是 HIV 感染的高風險行為?然後重點是,哪些行為常常被誤解,但其實並不會造成 HIV 感染呢?
文章的最後想要跟你討論,關於所謂的 HIV stigma 與 HIV discrimination,也就是,社會上那些對 HIV 感染者常見的誤解與迷思。希望可以藉由這篇文章,讓大家對 HIV 與 AIDS,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
Read More明天就是 Halloween 惹!這週就讓我們來應景一下 👻
擬人化機器人,或是那些看起來幾乎像是真人一樣的機器人,不知為何,看起來就是很奇怪,甚至是有一種恐怖的感覺?今天這篇文章正是想要跟你介紹這樣一個理論,用來解釋為何我們面對擬人機器人,會有這種不安感呢?
也就是在機器人學(robotics)、電腦動畫、電影藝術、電玩遊戲⋯⋯等專業領域裡,你常常聽到的一個應用理論—— 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
Read MoreC 型肝炎病毒/C 型肝炎,是一個在臺灣相當普遍的疾病,肝炎病毒所引發的肝炎 -> 肝硬化 -> 肝癌,是大家多少都聽過的肝病三部曲。
雖然你已經在各大新聞上看到了今年諾貝爾生醫獎的相關報導,但今天想要跟你分享更深入一點點的內容—— 到底,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 Hepatitis C virus(C 型肝炎病毒)的呢?而為什麼,Hepatitis C virus(C 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是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呢?為什麼這些研究可以重要到獲得諾貝爾獎呢?
Read MoreCOVID-19 疫情爆發後,我們一起克服了許多困難,撐到了現在。
終於,我們總算來到了重返正常生活前的最後一個難題— 我們該如何分配 COVID-19 疫苗?
今天想要跟你分享目前最新 COVID-19 的疫苗進度?還有疫苗問世後可能的優先施打順序?
以及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什麼時候可以重新回到正常?什麼時候可以像以往一樣安心地旅遊出國呢?
Read More關於 COVID-19 高風險族群,一份 Nature 的報導指出,年長者是 COVID-19 的高風險族群;而且其中,男性又比女性具有更高的致命風險。
該報導指出,同樣是感染武漢肺炎,超過 65 歲以上的年長者,死亡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年齡族群;而且,若比較不同性別的話,男性又比女性的死亡率來得高。
這個研究數據是怎麼出來的呢?詳細的研究內容又是如何呢?今天想要跟你分享這則新的研究報導 🤍
Read More上週一篇發表在 Cell Metabolism 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長期在飲食內加入 alpha-ketoglutarate(AKG)後,不僅可以讓老鼠壽命延長,還可以讓老年的老鼠更健康。
Alpha-ketoglutarate(AKG)是什麼呢?為什麼它可能可以幫助我們增加生命週期、抗老化、甚至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呢?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跟你分享這個最新的,有趣的研究論文!
Read MoreZoom,毫無疑問地,絕對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這幾個月以來,人們逐漸意識到 Zoom(與其他的視訊軟體)所帶來的另一個,之前所不受重視的問題— Zoom fatigue。
Zoom fatigue 是什麼呢?Zoom fatigue 為什麼會發生呢?
相信在這個疫情新世界,以及明年疫苗問世後的後疫情時代中,你會常常聽到這個新的關鍵詞。更重要的是,我們又該如何減緩這個現象發生在我們身上呢?
Read MoreImpostor syndrome 這個詞你常跟美國人聊天的話其實還蠻常聽到的,幾乎已經算是一個不需要特別解釋的醫學名詞。
若你曾有過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好,那我想跟你說,你並不孤單。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跟你介紹什麼是 Impostor syndrome?並且跟你分享 7 個方法,或許除了可以幫助你克服 Impostor syndrome 以外,其中某些方法或許也可以有助於提升你的自信心!
Read More迷路的經驗大家都有,但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迷路呢?所謂的方向感,在我們的大腦內是如何產生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要跟你分享我們大腦內三種特別的細胞,他們決定了我們的方向感,讓我們不容易迷路。
看完以後你會知道,這三種腦細胞是誰?他們在哪裡?他們又分別擔任什麼工作呢?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你該認識他們?他們重要在哪?為什麼重要到可以獲得 2014 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呢?
Read More運動可以減緩老化、可以使大腦思考清晰,但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呢?
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血液內的蛋白質,在改善老年小鼠的大腦記憶與認知能力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想像一種未來的可能:不常運動的人,透過注射某種蛋白質,也能夠達到改善記憶力、增強記憶力、如同長期運動般的大腦。
看完以後你會知道,為什麼這篇文獻值得你注意?以及為什麼這個研究成果可能對於運動與大腦的關係開啟了嶄新的方向?
Read More人體的正常體溫是 37 度,你有想過這件事可能會改變嗎?今年一份報告指出人類的正常體溫正在逐年下降中,為什麼呢?你相信嗎?
有另外一個研究團隊不認同這個發現,然後雙方針對這個問題一來一往熱烈討論。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我跟你分享平常在 lab meeting、journal club 時,科學家們是如何討論 data 的。
不妨你可以跟著這篇文章一起走一遍雙方思辨的流程 : )
Read More松鼠、鴿子、老鼠,大概可以說是你在紐約最常看到的三種小動物。
其中又以老鼠,應該是大家最常看到的,地鐵站、鐵軌上、車廂內、餐廳外、深夜的街道上,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蹤跡。
紐約老鼠的飲食習慣與行為模式,很明顯與一般老鼠不一樣。於是科學家們好奇,紐約老鼠體內的,是否有某些基因表現特別亮眼,讓他們可以征服這座城市,成為真正的紐約客呢?而其中又是哪種天擇演化機制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呢?
Read More到底應該怎麼睡才能夠增加學習的效率呢?睡多久?幾點睡?睡前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有沒有什麼證據支持,睡眠與學習間的關係呢?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睡眠習慣與學習效果的關係,並且最後會跟你分享 6 個今天就可以開始、維持健康生理時鐘的好習慣!
Read More音樂可以幫助人們專心學習,但是背後可能的原因/機制是什麼?你聽過像是多巴胺或 alpha 波或許在音樂幫助學習上有幫助。但我們的大腦內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因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呢?
這篇文章會跟你介紹可能的機制,並分享如何利用這樣的機制去挑選出最適合你、最客製化的讀書用/工作用/專心用音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