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相談室|你比你想像中的你更美好 x Impostor Syndrome x 7 個心理難題解決方案
Photo by Scott Webb on Unsplash
是否你曾經有過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好?無法接受別人的讚美,因為你覺得目前的成就都是欺騙得來的?甚至害怕別人認為你是欺世盜名的騙子?
或是覺得自己好像跟大家不是屬於同一個團體,覺得好像其他人遲早會發現你不值得擁有目前的地位與成就?
如果以上這些問句,你有一些答案是肯定的,那我想跟你說,你並不孤單。
這其實相當常見與普遍,普遍到早在 40 年前,就有科學家們為這樣的心理現象提出了一個專有名詞稱作— Impostor syndrome。甚至,根據這篇論文研究估計,大約有 70% 的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 Impostor syndrome 的感受。
到底什麼是 Impostor syndrome?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跟你分享這個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我想要你分享要如何面對 Impostor syndrome?甚至是克服這樣的心理狀況呢?
文章最後會跟你分享 7 個方法,這些方法或許不僅可以幫助你克服 Impostor syndrome,我覺得其中某些方法更是可以有助於提升你的自信心!希望可以對你有一些幫助!
Photo by Johnson Wang on Unsplash
什麼是 Impostor syndrome?
Impostor syndrome 這個名詞你常跟美國人聊天的話其實還蠻常聽到的,常聽到幾乎已經算是一個不需要特別解釋的醫學名詞。
Impostor 你直接 google 的話會得到以下這樣的定義:
A person who pretends to be someone else in order to deceive others, especially for fraudulent gain.
也就是說,Impostor 大概可以翻作騙子、冒名頂替的人⋯等,所以 Imposter syndrome 或許可以翻譯成騙子症候群或冒名頂替症候群之類的(我覺得翻譯好像有點繞口,所以以下就直接用 Impostor syndrome 稱呼)
Impostor syndrome 最早是由 Pauline Rose Clance 與 Suzanne Imes,兩位科學家在 1979 年所發表的這篇論文中,所提出來的一個心理現象。
若要用一句話來表達,正處於這個心理狀況的人,那就是:即使很明顯自己的成就是透過努力而得來的,但卻仍覺得自己的成功是由欺騙而來的,甚至害怕別人揭穿自己是騙子。
這樣的心理現象,最早被認為只有女性會有。
但後來在 1993 年的這篇研究則指出,其實男性與女性都會有 Impostor syndrome 的可能;而在 2011 年的這一篇研究中則更進一步顯示,大約有 70% 的人,至少在其一生中的某一個階段,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心理感受。
換句話說,Impostor syndrome 可能發生在任何階段,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男性、女性、學生、老師⋯等,都可能會有或曾經有這樣的想法。
Photo by Hello I'm Nik 🎞 on Unsplash
造成 Impostor syndrome 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此複雜的心理現象,可能造成的原因想必不會是單一因素。
TIME 雜誌在 2018 年的一篇心理專家訪談當中指出,造成 Impostor syndrome 可能的原因除了個人的成長過程與家庭環境背景(如:覺得自己的成績永遠比不上兄弟姊妹、覺得只有考高分才會被父母疼愛)以外,還有一點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的就是,我們身邊周遭環境的影響。
也就是說,我們的周遭環境會影響我們的歸屬感,歸屬感則進一步影響我們的自信心。換句話說,如果周遭環境當中,跟我們相似的人越多的話,我們的歸屬感會越強,連帶我們的自信心也會跟著提升。
相反地,若周遭環境的人都跟我們不一樣,自信心受影響的同時,很可能 Impostor syndrome 的感受也會油然而生。
訪談當中更直接舉例,像是在科學領域界的女性、或是在美國大學中的國際學生,這些族群 Impostor syndrome 的感受可能會特別強烈。
Photo by Edwin Andrade on Unsplash
7 個 Impostor syndrome 解決方案
如何處理 Impostor syndrome,增加我們的自信心呢?Scientific American 雜誌分享了以下 7 個方法,幫助我們克服 Impostor syndrome。
其中有幾個方法除了可以幫助我們改善這個心理狀況外,我覺得對於增加自信心,或許也有很大的幫助,不妨你也可以試試看。
直球面對 Impostor syndrome 的感受,這個心理狀況是很常見的。如同前面跟你說到的,研究估計約有 70% 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所以你並不孤單,這樣的心理感受其實是非常普遍的。為什麼好像很少見?很可能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是自己的小秘密/個人問題,而放在心裡沒有講出來,導致很少人公開討論這件其實很普遍的心理狀態。
記得常常提醒自己,完成了哪些成就。這件事似乎比較少人會做,但其實不僅對於克服 Impostor syndrome 而已,對於增加自信心,我覺得也是相當有用。而且實際操作上也非常簡單,你只要養成定期更新你的 CV、Resume 的習慣就好了。甚至你也可以不時地回顧那些你的獲獎獎項、讀一讀獲獎理由之類的,提醒自己一路走來所完成的那些困難的挑戰與成就。
與值得信賴的人,分享你的心理狀況。這應該不僅限於 Impostor syndrome,不管是面對什麼樣的心理難題,找到值得你信類的人,跟他訴說你的苦惱,永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尋找你的良師益友。這個不一定是真的老師,只要是你生活周遭能給你真誠且中肯的建議或指導的人,都可以是你的良師益友,像是:學長學姊、職場前輩、資深同事之類的。如果他們又剛好跟你有相似的背景,如:同樣性別、來自相似的國家/地區⋯等,相信你們的共鳴會更加強烈。
成為別人的良師益友。不曉得你沒有過類似的經驗?你原本以為你不了解某個 A 原理,但別人來問你後,你才發現其實你懂 A 原理,而且不僅懂,還可以清楚地解釋給別人聽。
有時候我們在學習知識的路上,不自覺地一直專注在前方那些未知的領域,造成一種我們好像什麼都不知道的錯覺,進而以為自己是騙子;但當我們成為別人的良師益友後,教導別人的同時也回頭看看那些曾經走過的路,我們會發現其實自己所擁有的成就與知識,遠多過自己的想像。
預期每一個第一次嘗試,都會失敗。沒有人一出生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所以第一次嘗試某個東西時,會失敗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有了這樣的預期心態後,能夠幫助我們迅速從失敗中反應過來;重點是,這樣的預期心態可以讓我們知道,會失敗不是因為什麼自己能力不足、更不是因為自己是騙子,而純粹只是因為第一次嘗試本來就很容易失敗而已。
有時候, 就算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也沒關係。我們都曾經歷過那種時期,剛到一個新學校、新公司、新職位,前一兩個月不誇張地說,很有可能完全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同樣地,這也不是因為什麼自己能力不足、更不是因為自己是騙子,而是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模式本來就都不一樣;重點是,只要持續地學習與成長,就算一開始不知道在幹嘛也一點也沒關係。
希望這 7 個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你克服 Impostor syndrome,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你增加自信心,消除那些自我懷疑與自我疑慮感。
最後,在我們增加自信心的同時,也不要忘了保有我們最一開始的那份謙虛 (^_−)−☆
謝謝你看到最後!你覺得這 7 個方法有用嗎?在底下留言/私訊我,告訴我你的任何想法!
關注我的 Facebook 與 Instagram,我會每週帶你讀一篇生物學新知識,與那些平常的紐約生活 :)
REFERENCE
Abigail, A. (June 2018). Yes, Impostor Syndrome Is Real. Here's How to Deal With It. TIME.
Hendriksen, E. (May 2015). What Is Impostor Syndrome? SCIENTIFIC AMERICAN.
p.s. 一開始說到提出這個心理現象的 Pauline Rose Clance,他也設計了一個評量方式,你有興趣的話看完文章後可以去測試看看說是否具有這個 Impostor syndrome 的狀態。
THE BIOLOGIST|紐約生
如果覺得還不錯,記得分享給親朋好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