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人類的瞬間|恐怖谷理論假說?似人非人最可怕?

Photo by Mel Poole on Unsplash

Photo by Mel Poole on Unsplash

嘿大家這週過得還好嗎?

明天就是 Halloween 了!這週就讓我們來應景一下 👻

讓我跟大家分享,在機器人學(robotics)、電腦動畫、電影藝術、電玩遊戲⋯⋯等專業領域裡,常常出現的一個應用理論—— 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

 

本篇文章沒有任何恐怖的圖片或是示意圖,就算是一個人在家也請放心閱讀 👍🏼

不曉得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有時候在新聞報導上出現,所謂的擬人化機器人,或是那些標榜幾乎跟真人看起來一樣的機器人,即使做得再怎麼像人類,不知為何,看起來就是很奇怪,甚至是有一種恐怖的感覺?

或者是那種,做得跟真人很像,臉部的五官細節都很明顯的人形玩偶,不知為何,有些玩偶,看起來也會有一種恐怖的感覺?

(我還記得印象中在日本,有一個飯店,他們標榜所有的服務人員包括櫃檯人員,都是由擬人化的機器人來幫你服務的,這飯店光是用想的我就覺得很恐怖,我不想半夜在走廊上遇到長得跟人很像的機器人啊 😱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些恐怖的感覺呢?

在將近半個世紀前,一位機器人學教授提出了一個理論,用來解釋這種,長得跟人類很像的機器人,所帶給我們人類的不安感。這個理論又被稱作—— 恐怖谷理論。

今天這篇文章正是想要跟你介紹這個理論,以及為何我們人類會有這種不安感呢?而這背後可能的原因又是為什麼呢?

Photo by Aiden Craver on Unsplash

Photo by Aiden Craver on Unsplash

恐怖谷理論是什麼呢?

讓我們直接切入重點。

在 1970 年代,日本的一位機器人學專家—— 森政弘教授,他針對一開始我跟你提的,人類對於那些跟人類長得很像的機器人,所產生的這種恐怖感、不安感,他提出了以下這個解釋與說法:

他認為,從機器人學的角度出發,外觀上跟我們人類長得越不像的機器人,我們人類對它的好感度就越低;相反地,越跟人類長得越像的機器人,我們對它的好感度就會越高。

但是,這個好感度並不是無限上升的。

當機器人外觀像我們人類像到一定的程度時,突然地,我們對它的好感度會急劇下降;而當機器人的外觀持續極度接近人類的外觀時,我們對它的好感度才會又重新上升。

如下圖所示,在極度接近人類外觀前,好感度急劇下降的那一塊,就被稱爲——恐怖谷(Uncanny valley)

Credit: Wikipedia. Karl MacDorman translated this graph from Mori’s original article.

Credit: Wikipedia. Karl MacDorman translated this graph from Mori’s original article.

而森政弘教授就把這個現象稱作—— 不気味の谷現象。

中文似乎翻譯普遍叫做恐怖谷理論,但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假說」,因為恐怖谷這個說法,直至目前為止,尚未獲得實驗數據的證實,所以在科學上,並不能被稱為是一個「理論」(但我們後面還是以它最常見的翻譯來稱呼這個現象

如上圖所示,如果這個長得像人的「東西」會動的話,以虛線來表示我們人類對這個東西的好感度;而如果這個東西不會動的話,則是以實線來表示我們對這個東西的好感度。

所以就像是上圖你看到的,在這個恐怖谷理論中,恐怖谷的谷底代表,外觀長得跟人類很接近、不會動、但是好感度很低的代表是屍體;而外觀長得跟人很接近,但是會動的代表則是殭屍 🧟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段恐怖谷呢?

那麼為何我們人類,面對這種接近人類外觀的機器人時,會產生這種不安感呢?

有許多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種說法,但整體上來說,不外乎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這個可能的原因:

我們人類的腦,歷經了數百萬年的演化後,大腦已經具備有一個能力—— 即使眼前這個「東西」長得很像人類,但只要它的的外觀跟真正的人類有一些些細微的差異,或是行為舉止表現上跟人類有一點不一樣,我們的大腦可以很明確地辨識出來,並且告訴我們,眼前這個「東西」不是真的人類,並進而帶給我們不安感與緊張感,使我們避開這個「東西」。

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發展出這樣一個能力呢?

原因是因為,雖然整體看起來長得像人類,但只要外觀有細微的差異,或是行為舉止跟真正的人類有點不一樣,可能就代表著,這個「人」可能受到了細菌病毒的感染、或是具有基因的缺陷、不良的身體狀況⋯⋯等等,在演化上來說,是不利於族群的發展的

所以或許,人類的腦演化出了這種能力,對眼前這個「人」產生不安感,讓人類可以避開、遠離對族群發展不利的因子,像是,避免族群遭受細菌病毒的感染、避免選擇配偶時將不利的基因傳至下一代⋯⋯等等。

上述這些解釋,都只是用來推測恐怖谷理論這個現象,的可能原因,提供給大家思考思考~而到底真正確切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沒有人可以證實。

Photo by Bench Accounting on Unsplash

Photo by Bench Accounting on Unsplash

所以⋯⋯恐怖谷理論是真的嗎?

回過頭來看恐怖谷理論本身。

我們之所以在科學上,不能把恐怖谷理論稱為「理論」,而應該稱之為「假說」,正是因為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這個恐怖谷理論是正確的。

很重要的一點是,根據森政弘教授的理論,當越過了恐怖谷後,好感度重新上升的那一段,其實也是推測假說而已。畢竟當時,半個世紀以前,並沒有足夠的技術,去模擬出極度像人類外觀的機器人、或是電腦動畫。

而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不少科學家嘗試著要去驗證這個假說,其中像是這個來自京都的團隊

但是,這個團隊的實驗結果發現,在極度接近人類外觀,越過了恐怖谷以後,好感度其實並沒有如同森政弘教授所預測的那樣,回到高點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越過了恐怖谷以後,好感度反而僅是些微地向上爬升,但是並沒有回復到跳下恐怖谷之前的好感度高點。

如下圖所示,根據這個實驗結果,這個研究團隊提出了恐怖谷理論的改良版,並稱之為—— 恐怖懸崖(Uncanny Cliff)

Reference: Bartneck, C., Kanda, T., Ishiguro, H. & Hagita, N. Is The Uncanny Valley An Uncanny Cliff?

Reference: Bartneck, C., Kanda, T., Ishiguro, H. & Hagita, N. Is The Uncanny Valley An Uncanny Cliff?

最後,不管是恐怖谷理論也好,或是改良版的恐怖懸崖理論也好,我們仍然不知道人類會有這個心理現象的確切原因為何。

雖然如此,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 身處在這個時代當中的我們,有一部份的人們,對於這些極度接近人類外觀型態的「物體」,會產生不安感、甚至會產生恐怖感,這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

因此,在設計機器人、動畫角色⋯⋯等的外觀型態時,有些人會提出,應該要避免追求極度的擬人化設計,其背後的原因,就是要避免其所設計的角色,落入了這個所謂的恐怖谷陷阱當中,而導致觀眾的不安與厭惡。

但是相反地,在一些電影藝術、電玩遊戲當中,也有人提出,若是想要創造出一個令人不安、令人感到莫名恐怖的角色,反而可以利用恐怖谷現象,創造出一個,外觀長得很像人但不是人的角色(這聽起來已經感到有點恐怖了),使這個角色帶給人們更多一層的恐懼,達到更好的恐怖效果!

謝謝你看到最後!你對於恐怖谷理論這個現象有任何的想法嗎?歡迎在底下留言/私訊我,告訴我你的任何想法 😉

關注我的 Facebook 與 Instagram,我會每週帶你讀一篇生物學新知識,與那些平常的紐約生活 ✨

Reference

  1. Mori, M. (1970). The Uncanny Valley. Energy, 7, 33-35.

  2. Bartneck, C., Kanda, T., Ishiguro, H. & Hagita, N. Is The Uncanny Valley An Uncanny Cliff? in RO-MAN 2007 - The 16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bot and Huma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IEEE, 2007).

THE BIOLOGIST|紐約生

 


如果覺得還不錯,記得分享給親朋好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