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生活儀式感|Work-Life Balance 與 COVID-19 feat. 老闆週末寄信該馬上回嗎?

THE_BIOLOGIST_Work-Life-Balance-during-COVID-19_0-_IMG_1473.jpg

隨著我們學校實驗室逐漸恢復正常運轉,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研究人員來說,雖然還不至於回到如疫情前的工作產出能量,但已經可以說是脫離了完全的 work-from-home 形式。

剛好最近在 Nature 上看到了一篇 career 文章,內文提及關於 work-life balance 與 COVID-19 的心得,所以想要藉這個機會跟你分享一下,自三月中紐約 lockdown 後,在這個疫情時代/後疫情時代下,我的 work-from-home/work-life balance 心得。

維持 social distancing 已經是拜訪餐廳、咖啡廳的新生活規則。

維持 social distancing 已經是拜訪餐廳、咖啡廳的新生活規則。

美國毫無疑問地已經是 COVID-19 感染者最多的國家,感染的人數遠遠超過其他已開發國家。

而因爲這波疫情,lockdown、work-from-home、home-schooling⋯⋯等關鍵字,大概可以說是每次我跟同事、朋友聊天時,總是會提到的話題。

就像我上一篇 ZOOM 當中有跟你說到的,身處在這個疫情時代/後疫情時代的我們,在 COVID-19 疫苗問世以前,那些以前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新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一系列新正常生活模式中,或許,最讓大家感受差異最大的,應該就是在家工作時 work-life balance 的拿捏與掌握了吧。

在以前(天啊居然會用以前這個字聽起來像是十年前,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半年前而已)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模式的轉換,常常是透過空間的轉換,來達到切換的效果

舉例來說,以我自己為例,早上起來盥洗完畢後,我會去準備早餐準備咖啡,搭配 podcast 或是大概瀏覽一下新聞,然後就是出門通勤上班。

在地鐵上除了聽音樂以外,我也會再複習一遍今天的行程是什麼?今天安排的實驗有哪些?等等到達實驗室以後第一步要做什麼?如此一來,當我一到實驗室後,馬上就可以切換成工作模式,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我以前的每日通勤— West 4 Street aka NYU

我以前的每日通勤— West 4 Street aka NYU

即使現在我搬了家,搬到離實驗室走路只要十分鐘距離的公寓,我也還是會利用這十分鐘的「通勤」時間,同樣地複習一下今天的行程、實驗的安排⋯⋯等等。

搬到新家的第一年秋天,走路十分鐘的「通勤」路程。

搬到新家的第一年秋天,走路十分鐘的「通勤」路程。

然後同樣地當一整天的工作結束後,我也會利用這一段通勤的時間,在腦中簡單複習梳理一下今天實驗的想法、做錯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可能未來的方向⋯⋯等等,然後也同時想想晚餐要煮什麼?有什麼材料是需要買的?然後回家路上可以剛好去 grocery shopping。

如此一來,當我一回到家後,可以馬上切換成生活模式,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之類的,甚至有時候可能也不會去 check 工作用的 email XD

食材全部都是來自 Trader Joe’s,完全零難度的懶人料理組合。

食材全部都是來自 Trader Joe’s,完全零難度的懶人料理組合。

但現在,COVID-19 work-from-home,讓我們幾乎沒有了這樣一個切換生活模式與工作模式的中間一個緩衝的過程。

所有的活動都是在我們自己家裡進行;家裡既是辦公室、也是學校;既是講堂、也是教室,甚至還是健身房。

家裡有時候也是小酒館。

家裡有時候也是小酒館。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模擬那些疫情前的 work mode 與 home mode 的轉換緩衝過程呢?

我自己的做法是,雖然一樣都是待在家,但我會盡量維持跟以前一樣的「儀式」,甚至也會換上外出工作時穿的衣服,也會複習一遍今天的行程是什麼?要處理的工作項目有哪些?維持同樣的儀式,來盡量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工作模式當中。

同樣地,當一天的工作結束後,我會換上居家服,或是開始準備晚餐,藉以象徵著一天的工作結束了的「儀式」。

準備晚餐!食材也全部都是來自 Trader Joe’s!

準備晚餐!食材也全部都是來自 Trader Joe’s!

迅速切換工作/生活模式,是我們每個人的必學技能

記得好幾年前剛進入 NYU 時,我參加了一場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rientation 的講座(我還記得那是一個跟今年一樣炎熱的夏天,當時是早上八點半,窗外的陽光灑在講台上,十樓的窗戶向外望去是曼哈頓 SoHo 區高低錯落的公寓建築,與街道上那些正要去上班的人們)

Photo by Bogdan Nica on Unsplash

Photo by Bogdan Nica on Unsplash

講座上,學院的 dean 在最後特別提醒我們,graduate student 已經不單只是一個學生,更像是一個真正在工作的人;因此,能夠 turn on/ off work mode swiftly to maintain work-life balance 也是身為 graduate student 很重要的學習課題。

切換成工作模式固然很重要,但離開工作模式也同樣地重要。不管是身處在哪個專業領域,若一個禮拜七天全部都處於工作模式,長久下來反而喪失了工作效率。

一週當中的有些時間,妳要完全地保留給自己。並且告訴自己任何人、任何事,在這段時間內,都不能打擾到妳。

Try to find a work-free zone in your place.

Try to find a work-free zone in your place.

番外篇— 老闆週末寄信給你該不該馬上回?

噢對了最後,文章前面有跟你說到我有時晚上回家後不會 check 工作用 email 的這件事。這讓我想到之前有人私訊問我的一個問題,一個關於 work-life balance 的話題—— 老闆週末寄信給我,我該不該立刻回信

我個人覺得,這件事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沒有 one size fits all 這樣的回答;但或許應該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切入:老闆的風格事情的緊急程度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與精力來回覆

 

老闆的風格,大概是最重要的因素了吧

如果老闆是那種 micromanaged,或是會期待你立刻回信的那一類,那大概沒什麼好說的;但若老闆是那種很 chill、或是很注重 work-life balance 的,大概雖然他週末會寄信給你,但可能也會在信最後寫個 “let’s discuss this on Monday“ 或是 ”we need to figure this out early this week“ 之類的。

從我們實驗室往外看的景色,遠處左側是 Queensboro bridge 與 Roosevelt Island;右側是 Long Island City。

從我們實驗室往外看的景色,遠處左側是 Queensboro bridge 與 Roosevelt Island;右側是 Long Island City。

第二個是事情的緊急程度

假如這封信是跟你說,-80C 冰箱突然壞掉了,那你當然是要馬上回覆的,甚至可能人要趕到實驗室做緊急的處理;相反地,若是信件的內容像是關於昨天討論的某個文獻的某個小問題,那可能就不是太緊急的事情,晚一點回覆或許也沒有關係。

第三個要考慮的重點是,這封信的問題,需要花費你多少的時間與精力去回覆

假設如果信裡的問題只是問你說,你的 data 的某個 figure 裡的某個 group 是不是這個 condition?那你當然可以簡單快速地給他一個回覆;但若信件的問題像是,要你重新分析兩年前某個實驗的某個 data 之類的,那你當然沒辦法馬上回答,因為可能手邊既沒有 data 也沒有分析用的軟體(當然你可以先回個 I’ll check this on Monday when I arrive the lab 等等)

老闆週末寄信給我,我該不該立刻回信?相信除了上述幾點外,還有其他更多的因素需要好好考慮,但希望我的這些個人小小心得,可以幫助到你!

謝謝你看到最後!你是如何維持 work-life balance 的呢?在底下留言/私訊我,告訴我你的任何想法!

關注我的 Facebook 與 Instagram,我會每週帶你讀一篇生物學新知識,與那些平常的紐約生活。

REFERENCE

THE BIOLOGIST|紐約生

 


如果覺得還不錯,記得分享給親朋好友唷!